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丨实验室里长出“大市场”

2024-06-23

作为全国三大智力聚集区的湖北,如何让高校科研成果从“躺”在论文里,转化为实际应用?

面向国家战略,湖北省加紧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聚焦优势领域成立了10家湖北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成为集聚技术、资本、人才、产业的重要平台。

近日,人民网“行进中国”调研行走进多个湖北实验室,探访湖北加速缩短从1到100间距离背后的故事。

易飞向记者展示“光子鼻”。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易飞向记者展示“光子鼻”。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从1到100 如何穿越“死亡峡谷”

拇指大小的传感器,装在机器人身上,可以识别复杂气体,当“鼻子”用。

在光谷实验室的实验间里,智能光电气体传感微系统项目负责人易飞,正带领学生,给新到的机械狗装上“光子鼻”。

“我们完整掌握了光学气体传感器全链条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易飞说。

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导,变身为创新合伙人,源于“手握先进技术,却无法实际应用”的不甘。

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从1到10,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从10到100,则代表着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要跨越科创的‘死亡峡谷’,不是易事。”易飞坦言,光谷实验室为高校原始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让更多止步于1的科研成果,有了到100的可能。

一块十几英寸的面板上,数千颗“小光珠”整齐列队,能根据显示效果需求排列组合。

“5年前,这项技术还躺在华中科技大学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团队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中。如今,已应用到多款车载显示产品上。”华引芯董事长孙雷蒙感慨地说。

研发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往往缺乏一座“桥”。

“我们要做的就是助力打通‘高校—湖北实验室—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科创供应链,让原始创新成果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商用市场。”光谷实验室副主任唐江说。


信息来源:人民网

报道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24/0623/c192237-40888122.html


Copyright © OPTICS VALLEY LABORATORY